馬偕醫學院 Mackay Medical College
馬偕首頁意見交流網站導覽WEB MAIL個人PORTAL
搜尋: 搜尋
醫學院簡介 分隔線 學術單位 分隔線 行政單位 分隔線 最新消息 分隔線 招生資訊
馬偕醫學院 Mackay Medical College
活動回顧


[活動回顧]  2022年11月份月會<溝通不卡關>

溝通,這個我們每人每天都在進行的事情,聽來容易但說來難。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時說者有意,聽者會錯意;有時想說卻說不清;有時想回應卻多餘。到底能如何真實、友善的表達又如何能聽明白對方的意思,讓彼此的關係不是變成裂痕更深的溝,而是可以越表達、越傾聽也越通暢的關係呢?這次我們邀請到台灣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所靈性諮商組的胡瑞芝老師,來和我們分享如何讓溝通不卡關。

一個不停止的過程
胡瑞芝老師一開始便提到,溝通是需要在意識中進行的事情,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我們在面對溝通或是衝突時也常有不同的模式,像是退縮、攻擊、投降、說服、討論等。當面對衝突時討論是極為必要也是最花時間的,然而時間卻也常是我們所沒有的。其實,不論討論或是溝通都不單只是有來有往的互動,更是「我想要接近你」的表達,而這樣的表達不只是對另一個人,也可以是對自己的。當我們自己願意與自己溝通時,也表示著我想更多認識自己,也想要對自己有新的發現,這樣認識的過程是持續不間斷的。

聽見自己的聲音
如果溝通的動機是想認識、想接近,那能「聽見自己的聲音」便是不卡關的溝通中很重要的第一步。在溝通時能先聽明白自己的聲音,然後聽見對方的聲音,之後再帶著別人的聲音來和自己做對話。這樣的過程不論在家庭、職場或單純與人的互動都不可或缺。在職場上,我們或許常以為彼此溝通達成協議後就是溝通完成了,然而老師提醒這也許不然,在這些表面的協議下可能各自的內心都有著不同的小劇場在上演著,那些沒有表達出來的,卻也是至關重要讓我們能多加留意的。

但要如何聆聽呢?胡老師說到聆聽本身就是一個善意的表現。不只是為了自己、為了對方,也能為著彼此的好處。透過善意的聆聽可以了解哪裡能互相協助也了解彼此之間有哪些有限。在聽的過程中也多了一點空間去接受和擷取訊息,能避免太主觀的下判斷和不適切的回應。當我們「聽」的時候,不只需要耳朵,也需要用眼目去觀察,但更少不了的是有那顆好奇的心。因著好奇我們便會在意對方的狀況,會希望在當中能看見對方的需要,也會願意去協助和幫助。這樣的心態能減少帶著強烈情緒面對對方片面的意思或對表面狀況的誤解。因為當失去善意時,除了難以信賴別人和自己,也可能導致我們只看到彼此或事情的局部,卻難以看見更完整真實的面貌。

因著願意認識和接近的心以及善意的傾聽,溝通便能成為拉近與自己、與對方關係很好的幫助。

<圖1>11月月會

<圖2> 胡瑞芝老師分享

<圖3> 校長贈禮

<圖4>大合照

 

回電子報首頁


活動回顧
馬偕校園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校園焦點
行政宣導主題報導
學生專欄校園師生
馬偕心語信仰專欄
活動回顧贊助專區
每期電子報